孩子在学校受到排挤应该怎么办?
孩子在学校受到排挤,家长怎么开导孩子?
1个回复
-
刚刚开始放暑假,那天下班回到家,拉着女儿去散步,刚走了几步,Mia就和我说,妈妈我今天有心事。
原来是女儿平时经常在一起玩的那几个小女孩,因为其中的一个女孩,就叫她小A吧。她和Mia关系好,结果导致其他的几个女孩认为受到冷落,就排斥她们俩,并且大声说要给Mia差评。
这几个小女生都比Mia小一岁,她们是同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同一个班级,平时关系还可以。只有一个,也就是这次带头的这个小朋友好像一直不太喜欢和Mia玩。
Mia把事情的详细经过和我说了一遍,初步判断是因为小团体里的小A和女儿走得近,导致其他的几个女孩觉得受了冷落,然后就决定要惩罚小A和Mia。
我深知Mia在朋友面前整体来说是一个很温和的孩子,又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,所以别人这样说她,她只会觉得很受伤,心里默默的难受。加上女儿的描述,所以可以判断没有发生激烈冲突,因此我相信这种小恩小怨只是一时的情绪宣泄,没有太大的原则之争,估计不会持续太久。
Mia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,她不理解,问我:“妈妈,她们为什么要给我差评啊?我很差吗?”
我看着她的眼睛,认真的对她说:“不许你这样怀疑自己,在妈妈心里,你很棒,很善良,你从来不会主动的伤害别人。在晚托班,你的好朋友闹情绪的时候都是你在安慰鼓励她,你还会照顾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。在咱们家里,你也是一个最贴心的女儿,最温柔的姐姐。”
我问她:“你觉得你有没有做错的地方呢?”
她说:“我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?小A来找我玩,我们玩的挺开心的。但是这是她来主动找我的啊。”
我对她说:“妈妈也觉得你没有做错,所以你不用自责了。小朋友之间你找我玩,我找你玩都是正常的,你和小A一起玩的开心,那是因为小A喜欢和你玩,平时那几个女孩子不是也都和你一起玩的嘛?说明她们还是认可你的,这次估计就是情绪上没调整好,才会发生这种事。所以不要太放在心上。你做好自己该做的,该吃吃该玩玩。”
Mia担心的问:“妈妈,以后是不是她们都不和我做朋友了?”
我说:“按照妈妈的理解,不会的。都是小事情,她们缓过来了就会和你玩了。”
我给Mia的几个建议
第一:想要好的人缘,其实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
没人喜欢和一个无趣的人做朋友,你要是有趣了,自然会有小朋友喜欢和你玩。
第二:落落大方,不卑不亢
朋友之间也看气场的,有的人不管怎么努力,都做不了好朋友,但是有些人不需要刻意的结交,也能自然而然的彼此吸引,成为知己。小朋友都还很单纯,他们会遵循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,选择喜欢的人做朋友。
所以,遇到合得来的,适当的主动,接触几次就能知道是不是能合得来。但是遇到刻意冷落自己的,没必要太过于放低身段去迎合。
友情不是委曲求全,更不是高高在上。真正的友情始于平等,重在沟通和联系。
第三:把朋友也分类
有些是你需要很珍惜的好朋友,那你要多注重沟通交流,增加在一起的时间;有些是关系还可以的朋友,那就友好对待;而有些是难免遇到,却始终难以融合的,那就随缘一些。
第四:学会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,不要随意的怀疑自己
小女生之间,多的是小团体,小情绪,小恩怨,但是我们不要去主动的冷落别人,学会尊重每一个朋友,同学。但是如果有人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冷落你,也不要轻易的怀疑自己。
不伤害别人,是你的原则和底线;也不让别人轻易的伤害你,这需要你有强大的内心和清醒的自我认识。
最后,我告诉Mia,其实遇到这种事情,就记住一句话,与其纠结别人的冷落,不如自得其乐。
因为一门心思的沉浸在情绪里,其实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,尤其是这种随时可能会结束的小冲突,更没必要放在心上。
这天聊天结束后,Mia其实心里并没有真正的放下,但是后面的进展证明了我的判断是正确的。
虽然之后的两三天,女儿给我的反馈是那些小朋友对她还是很冷淡,但是慢慢地,她们还是能一起玩了。到了第五天,其中一个宣称再也不和Mia玩的小朋友,又出现在我家里蹭晚饭了。
至此,我明白,这次风波已经告一段落。
所以,如果遇到孩子伤心,家长必须要理智。要明白小孩子之间的问题,总归还是需要小孩子去解决,作为家长,能做的无非是,情感上的支持和理智的分析。
给父母的小建议
1. 先解决情绪,再解决问题
孩子最初被冷落,心里肯定很伤心,敏感的孩子会产生自我怀疑,他们会想,我是不是做错什么了,才让他们都不喜欢我。
这个时候,家长的情感支持尤其重要。我始终坚信,父母的爱和无条件的接纳是孩子最后的防线,如果父母都否定孩子,不接纳孩子,那小朋友怎么去拥有一颗抵御风雨的强大内心呢?
2. 引导孩子理智的分析,发现自我的不足
安抚好情绪之后,引导孩子一步步的思考,这件事究竟因何而起,过程中自己有没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。如果一旦发现是自己的错引起了大家的冷落和排挤,要告诉孩子勇敢的承认错误,从新融入小群体。
3. 不要急于插手解决孩子的问题
周国平在《爱与孤独》中提到: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,既不越俎代庖,也不横加干涉,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,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。
《父与子》漫画里,有一个关于小孩子冲突的漫画,两个小孩子发生争斗,其中一个小孩子找到爸爸,然后他的爸爸去找另一个爸爸打了起来,结果两个爸爸打的起劲的时候,小孩子反而在一起和好了。
爱孩子是每一个为人父母的本能,看到孩子伤心低落,父母心里也会跟着难受。但是,小孩子之间的矛盾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“有你没我”的矛盾,属于小打小闹,家长的插手只会让情况变糟。
试想,如果真的像漫画一样,小朋友和好了,但是大人之间反而无法化解情绪,岂不是很尴尬。
4. 不要轻易去judge孩子的朋友
大多数成年人其实并不是特别了解孩子的朋友,不能因为一次小朋友间的矛盾,就判断发生矛盾的小朋友个性不好或者人品有问题,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。
相信孩子,自己有判断的能力,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5. 帮助孩子找到让自己舒服,也让别人舒服的方式表达善意
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更多的是一个情感的双向传递。可能是因为一个微笑,一个拥抱,一起玩了某个游戏,一起在前后桌,这些机缘让孩子结识,但是成为朋友还需要去主动的表达善意。
赠人玫瑰,手留余香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比如主动的借同学一只铅笔,一只橡皮,或者主动帮助小朋友。再比如,学会不嫉妒,真心的欣赏别人的进步,和优秀。为取得好成绩的孩子鼓掌加油,或者适当的认可。
这些善意积累起来,都会形成一个孩子的“口碑”,让她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孩子,自然也就不会缺少朋友。
适当的挫败感,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更强大的内心。孩子的成长,需要父母的指点,但不是指指点点。相信孩子自己有能力处理好,并且放手,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快!
2年前 我来评论